2020年1月14日星期二

摩洛哥游记(四):我在舍夫沙万,收集各号蓝

          从菲斯前往舍夫沙万的长途巴士左右摇摆得越发频密,绕着崎岖的山路行进。正午,从遮阳的帘子拉开个小缝往外一瞥,看见山上建了密密麻麻的房子,但从远处看, 传说中的蓝色小镇被阳光一洗礼,竟比想象中褪色许多,倒更像个白色小镇。


             走出巴士站,踩在舍夫沙万的土地上,才得以揭开其神秘面纱下的真实蓝貌。被颠簸的巴士荡得头昏脑胀,隐约捕捉到的第一号蓝即是计程车。出行前就听不同的旅人说过,在摩洛哥的各个城市,都有其具代表性颜色的计程车。卡萨布兰卡是红色,马拉喀什是土黄色,而舍夫沙万想当然就是蓝色。

            在舍夫沙万这个小镇,仿佛一切的蓝都是标配,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拖着行李箱,站在路旁看着一辆辆计程车在车站周围徘徊,由于出行前耳闻的各种摩洛哥计程车漫天要价事件,让我对计程车司机的态度格外谨慎。我的亚洲面孔与亮黄色行李箱让我显得特别突兀,一位年轻的司机见我即放缓了车速,摇下车窗。

            Go Medina? 25 Dirham.

            在摩洛哥的不同城市,都有个Medina,意思是老城。在摩洛哥,7 Dirham大约等同1新币。

            Meter?

            No.

            网络上的攻略都建议旅人让司机打表,但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我,连讲价的余地也没有,就这么扬长而去。随后经过的几个计程车司机也是一样的态度
。怔怔地等了快十分钟,刚刚停下的第一个司机已经载了别的客人,从我眼前得意地驶过,仿佛在嗤笑我的徒劳

            仍旧执拗地等着,最终坐上了一个愿意降价到20 Dirham的计程车,开上小山坡,往老城区前进。

            夏天的摩洛哥温度可逼近四十摄氏度,气候炎热干燥。而舍夫沙万的蓝,据说是前人为了驱蚊而把整个小镇漆成了各种蓝。此说在科学原理上不可考,也许仅仅是因为蓝色自带降温,安抚心绪的作用吧。


            在我踏上摩洛哥这片土地时,它正值冬季,我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厚厚的冬装和配备,我提着沉甸甸的行李箱,穿梭在窄小的巷弄,避免撞到路旁摆卖的各种纪念品,小心闪躲着各种形态的猫,吃力地把行李箱一级一级抬上石阶。


            虽初来乍到,但对于街道上的当地人与游客,稍微观察其穿着及五官,一眼便能轻易把他们分类到各自的群组。摩洛哥人大多都裹上了厚厚的,亚麻质的斗篷,上面缀着点点色斑,即使是冬天,他们仍穿着露脚踝的摩洛哥皮鞋。他们自带属于这个地方的独特气场,用篮子提着从当地市场买回来的日用品游客们对舍夫沙万各个打卡热点所露出的兴奋之情,在他们看来也许只是日复一日,再平常不过的风景。

        民宿老板是位优雅的法国女士,知道穿梭在石阶中寻找民宿格外困难,她在显眼的街道上我,不费吹灰之力提起我十几公斤的行李,面不改色地爬上石阶,抵达位于高处的民宿。在舍夫沙万接待客人,似乎自然而然就会炼成这样的体力。
           
            房间在三楼,走入民宿后,发现工人正在为阶梯漆上抢眼的红色,只能侧过身踉跄地爬上陡峭的楼梯。房间旁就是阳台,打开通往阳台的门,冷风飕飕地袭入我的毛衣缝隙。映入眼帘的,是几个正在抽烟的欧美客人,以及舍夫沙万参差不齐的房顶。巷弄明明很狭窄,却一点也不喧嚣。对面的房子窗户紧闭,让人难以一窥当地人的生活面貌。

            看看天色慢慢转黄,便打算到山上去看日落。



            一直以来对追日出或日落这等事是兴致缺缺在不同的国家尝试了几次,总觉得美景可遇不可求,反而心无所求时,才能在无意间捕捉到最好的景色。但对于舍夫沙万这个蓝色小镇的日落,我心里还是存有好奇心。镇上的人们似乎都沿着步道往同个方向走去,即使不打开谷歌地图,跟着人群也不会迷路。不出所料,落日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反倒是澄澄的阳光洒在蓝城上时,一群圆滚滚的绵羊似乎算准了时机,从不知名处踊到草地上吃草,毛都被晒成金黄色,成了当美的风景


            到舍夫沙万时已是我在摩洛哥的第八天,每吃一次摩洛哥那硬邦邦的无味面包、金玉其外的塔吉锅、味道单调的烤肉串,都不断在加剧我对中餐的思念。幸运的是,即使在舍夫沙万这样的小镇,也不乏优秀的家庭中餐馆。


            那家叫“网红中餐”的餐馆老板是操着道地北方口音的中国人,但店里帮忙的伙计是一百八十公分,浓眉大眼高鼻子的摩洛哥小哥。即使长着中东面孔的伙计端上鱼香茄子,酸辣土豆丝的画风让人感觉特别迥异,但活了二十几年,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把煮得有点软烂,热腾腾的白米饭吃进肚里,也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酒足饭饱后,继续穿梭在深浅不一的蓝色巷弄里,散步消食。到舍夫沙万前,已经到访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菲斯等主要城市,商家如出一辙地贩卖着各种五颜六色的皮革制品。虽同是摩洛哥人,但舍夫沙万的当地人明显比马拉喀什淳朴许多,没有太多算计和野心,对于物价也格外坚持,没太多讲价的余地。他们就这么周而复始过着坦然,悠闲,缓慢的小日子。

            即便是这样,在稍有不慎时,仍旧很容易冒犯店里的当地人。

            犹记得当时被一家画廊摆放在门口的作品吸引后走进店里,发现每一幅画的签名都是同一名画家。在听到客人的赞叹与赏识后,中年店主马上说自己就是这些画的作者。绕了一圈欣赏完毕后,点头道谢就走出店门怎知店主竟大发雷霆

            “你说喜欢,但你不买?”           
           
            只好不好意思地告诉店主画价超出预算了。

            “你是个骗子,骗子会被火烧死。”他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着。

            摩洛哥人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方式是特别的,他们即使生气了也能面不改色,说出犀利、尖酸又讽刺的话语。开始时会为其感到担忧,但几天下来,明白这就是北非文化的特色,习惯了,也就能对其放宽心莞尔一笑。

            说到摩洛哥文化,就离不开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响起的叫早——穆斯林的祈祷。对于一些游客来说,这是扰人清梦。但对于在马来西亚长大的我来说,那悠长的经文捎来的只有乡愁。只不过从小就困扰着我的疑惑是,为什么他们都爱用哀愁又拖沓的小调来诵经呢?


            听说摩洛哥人不爱被别人拿来当作摄影的对象,使我在拍照时都格外注意不越界。舍夫沙万的老奶奶们绝对是路边最特别的一道风景。她们裹着厚厚的斗篷和头巾,走路的速度很慢,坐在路旁小憩时,那皱着眉头,定格沉思的样子让人有种看见艺术品的错觉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她们,好几次禁不住举起手里的相机想把她们记录下来,但思忖后,还是决定不冒犯。这些老奶奶彼此相遇时,说起话来却能很凶悍,瞬间转变为神隐少女里的汤婆婆,让人望而却步。

            舍夫沙万的小孩截然不同,他们的玩乐是存粹的,有着城市孩子所缺失的心无旁骛。这些小孩背着书包,没有手机和平板电脑。只要凑足两三人,蓝色的小巷弄就是他们追逐打闹的游乐场。他们天真,可爱,一点也不怕生叽叽咕咕说着你听不懂的法语和阿拉伯语,再对着你开怀灿笑,长长的睫毛庇护着一双纯洁的眼眸,弯成最美丽的弧度。


            在那些错综复杂的巷弄里,躺着各色形态的猫。它们能慵懒地躺在路中央,像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一样,直勾勾地盯着我们这些装扮不接地气的入侵者。不管这些巷子的构造多么复杂,它们似乎都了若指掌。它们从容地走着,依照当天的心情喜好选了隐身在巷弄里的任何一道蓝门,稍稍用爪子挠一挠,就能掰开一个小缝,随即没入其中。



        我好奇那些悄悄没入门后的人们和猫,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希冀走到怎么样的人生终点。然而这个世界上仿佛总有一些与世隔绝的地方,有能力掏空欲望,模糊目标之必要,每日轻声在你耳边提醒你——别急,慢慢走。

3 条评论:

匿名 说...

有幸路过你的博客。

很惊讶新加坡还有用中文书写旅游日记的博客,文笔如此流畅。


匿名 说...

看了你和当地人搏斗的经历,在钦佩你的同时,也想说声:小心安全啊。

匿名 说...

喜欢这文章的标题。